工业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公司产品方案
一、工程领域、代码
工程领域:工业工程
领域代码:085236
二、专业简介
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威廉官方网站大学2001年设立工业工程本科专业,2007年8月,经教育部获批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硕士生导师9人,博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历6人,近三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1项,发表SCI/SSCI检索论文20余篇,科研累计经费达到300余万元。公司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围绕“交通特色、轨道核心”办学定位,突出面向大交通和制造业的专业特色,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工业工程专业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已经形成信息处理与智能决策、人因与环境工程、先进制造系统、质量管理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点目前已与多家企业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拥有总面积近2000平米现代物流创新实验中心,是省内乃至全国一流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和教学科研平台。旨在推动国内外该领域的管理与技术研究,提升威廉官方网站工业工程学科水平及国内外的科技影响力。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业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应掌握工业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对复杂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毕业后能够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评价、工程技术管理等业务,以及相应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具有继续学习和提高的基础与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硕士生英语、高级运筹学、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质量管理与质量可靠性等。
四、培养方式
1、1-1.5年内完成课程阶段学习;用于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1年;实践环节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历届本科毕业生累积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 年。在进程安排上,实践环节与课程学习、学位论文的时间可部分重叠。
2、实行双导师制: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联合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产品系统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设计;可制造性和可装配性;面向制造和装配等。
2、生产管理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网络化制造;数字化制造;MRPII;ERP;BPR(业务流程再造)等。
3、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产预测;库存控制;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作业计划与控制;项目计划与控制。
4、质量管理与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质量控制;质量竞争力评价研究;6σ管理;DMAIC流程;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及应用。
5、人因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5S;现场IE;精益生产;工作设计(工作研究、人机工程);认知与情感设计等。
六、修业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不超过5年。如国家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学制有不同要求,学院可提出调整申请,学校批准后,填写具体学制。
七、培养环节
1、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研究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6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进行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做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应在第三学期未或第四学期初完成。
2.学术活动
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5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本人进行正规性的学术报告或学位论文阶段性报告1 次以上。每次参加学术活动要有1000 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提倡参加跨学科学术活动。
3.专业外语
使研究生了解、熟悉外语论文的写作及如何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和进行学术报告。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研究生选读和笔译相关专业外文文献,第四学期期末由学院组织考核。
4、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现场实践工作,主动与厂矿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推进专业学位公司产品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为员工进行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专业实践环节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公司产品的一个特色和重要环节,研究生不参加专业实践或参加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专业实践的具体环节、要求及考核工作规定参照《威廉官方网站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要求及考核工作规定》。
5、课程学习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7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9学分,非学位课不低于8学分。学位课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政治和英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前沿课等。非学位课主要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中,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和《工程伦理》。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应用能力课、应用技术课和职业素质提升课等。
6、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训练研究生掌握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培养其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其能否获得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规划设计、应用研究等。
(2)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
(4)学位论文应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篇幅在2万至5万字左右,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其基本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达到可以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的水平。
(5)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指导教师不得担任自己指导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评阅人;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指导教师不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论文答辩工作由各专业统一组织。
八、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和必修环节实行学分制。学分的基本要求是:总学分不少于53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7学分(学位课不低于19学分,非学位课不低于8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10学分,学位论文16学分。
工业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设学期 |
备注 |
学 位 课 |
公共基础课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2 |
1 |
必修 |
|
综合英语 |
4 |
64 |
1 |
必修 |
|
英语与科技写作 |
2 |
32 |
2 |
限选1门 |
|
商务英语 |
2 |
32 |
2 |
|
英语听说 |
2 |
32 |
2 |
专业基础课 |
|
系统建模与仿真 |
2 |
32 |
2 |
必修 |
|
运筹学B (模型与算法) |
2 |
32 |
1 |
必修 |
|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
2 |
32 |
2 |
必修 |
|
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 |
2 |
32 |
1 |
必修 |
|
质量管理与质量可靠性 |
2 |
32 |
3 |
必修 |
专业前沿课 |
|
工业工程前沿 |
1 |
16 |
1 |
必修 |
非 学 位 课 |
公共选修课 |
|
信息检索 |
1 |
16 |
1 |
选修 |
|
知识产权 |
1 |
16 |
1 |
选修 |
|
工程伦理 |
1 |
16 |
1 |
必修 |
|
心理健康与调适 |
1.0 |
16 |
1 |
选修 |
|
矩阵理论及应用 |
2 |
32 |
1 |
选修 |
|
应用数理统计 |
2 |
32 |
1 |
选修 |
|
数学物理方程 |
2 |
32 |
1 |
选修 |
|
第二外语(日、法、德) |
2 |
32 |
1,2 |
选修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6 |
2 |
选修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6 |
2 |
必修 |
|
创新创业与自我管理 |
2 |
32 |
2 |
选修 |
|
专利与文献检索 |
1 |
16 |
2 |
选修 |
|
国学 |
1 |
16 |
2 |
选修 |
专业选修课 |
|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
2 |
32 |
1 |
选修 |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2 |
32 |
1 |
选修 |
|
系统工程 |
2 |
32 |
1 |
选修 |
|
计量经济学 |
2 |
32 |
2 |
选修 |
|
战略管理研究 |
2 |
32 |
2 |
选修 |
|
项目管理 |
2 |
32 |
2 |
选修 |
|
管理类专业英语及科技写作 |
2 |
32 |
2 |
选修 |
|
供应链管理 |
2 |
32 |
2 |
选修 |
|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
2 |
32 |
3 |
选修 |
|
生产计划与高级排程管理 |
2 |
32 |
3 |
选修 |
必修环节 |
|
文献综述 |
2 |
1次 |
3 |
必修 |
|
开题报告 |
2 |
1次 |
4 |
必修 |
|
专业实践 |
6 |
》6次 |
2-4 |
必修 |
|
学位论文 |
16 |
|
5-6 |
|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公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应引导研究生选择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学位论文的实践性。
(一)学位论文要求
1、选题要求: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选题类型可以多样化,包括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方案设计等。不管选择何种类型题目,成果均需以完整的学位论文的形式呈现。
2、写作要求:按照《威廉官方网站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及写作规范》,论文字数可以根据论文的类型和选题而定,原则上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3、提交要求:校内导师是公司产品的第一责任人。学位论文从选题、开题、实施、撰写均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经导师认可并签署明确意见后方可提交。
4、质量要求:
(1)学位论文应能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解决某一领域相关方面的理论探索、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问题。论文研究应对该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或者具有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潜力。
(2)要求论文条理清晰,格式规范,文字流畅,表达准确,数据可靠,图标标注符合规定。
(3)论文中应对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有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详细介绍在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中采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要求论文内容充实,有一定的工作量和现实意义。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和理论研究方法先进。
(4)社会评价较好,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学位论文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结合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原则上应邀请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参加),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
2、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学校的规定执行。
3、预答辩:
4、查重检测:重复率少于30%。
5、论文评阅:应聘请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2名具有应用研究经验的专家进行评阅。作者的指导教师不参与其本人的论文评阅。
6、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参加。作者的指导教师不参与其本人的论文答辩。论文答辩等工作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说明:对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查重检测、论文评阅和答辩的要求在此说明。)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照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员工第二作者)发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由学校分别颁发毕业证书和专业硕士学位证书。
十一、必读文献
开题前要求查阅一定数量的中外文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不得少于6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5000汉字。
请列举一定数量的参考书目、期刊清单。
工业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主编或出版单位 |
1 |
科研管理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2 |
管理科学学报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
3 |
研究与发展管理 |
复旦大学 |
4 |
管理工程学报 |
浙江大学 |
5 |
中国管理科学 |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
6 |
管理学报 |
华中科技大学 |
7 |
中国科技论坛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
8 |
科技进步与对策 |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
9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
10 |
系统管理学报 |
上海交通大学 |
11 |
工业工程与管理 |
上海交通大学 |
12 |
工业工程 |
广东工业大学 |
13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210研究所 |
14 |
控制与决策 |
东北大学 |
15 |
工程设计学报 |
浙江大学 |
16 |
机械工程学报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
17 |
计算机应用研究 |
中国科技部所属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
18 |
中国机械工程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
19 |
IIE TRANSACTIONS |
Springer |
20 |
OR SPECTRUM |
Springer |
21 |
MANAGEMENT SCIENCE |
INFORMS |
22 |
OPERATIONS RESEARCH |
INFORMS |
23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
Taylor & Francis |
24 |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
Elsevier |
25 |
EUROPEAN JOURAL OF OPERATIONAL RESEACH |
Elsevier |
26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
Taylor & Francis |
27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
Elsevier |
28 |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Elsevier |
29 |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
Springer |
30 |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IEEE Xplore |
31 |
EUROPE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EERING |
Inder science |
32 |
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 |
Springer |
33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
Elsevier |
34 |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
AMER INST MATHEMATICAL SCIENCES |
35 |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
Elsevier |
36 |
DESIGN STUDIES |
Elsevier |
37 |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IN MANUFACTURING & SERVICE INDUSTRIES |
WILEY |
38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
Elsevier |
39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
Springer |
40 |
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 |
Taylor & Francis |
41 |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
Elsevier |
42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Springer |
43 |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B –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
SAGE |
44 |
TECHNOVATION |
Elsevier |
45 |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
Elsevier |
46 |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
WILEY |
47 |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
Elsevier |
48 |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
Elsevier |
49 |
JOURANL OF QUALITY TECHNOLOGY |
AMER SOC QUALITY CONTROL |
50 |
ERGONOMICS |
Inform Healthc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