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公司产品方案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一、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专业领域:交通运输工程
领域代码: 08522
二、专业简介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由交通运输系、交通工程系全体,以及交通概论教学部部分人员组成,共36人,中高级职称为:教授4人、副教授近7人、高教工程师2人,讲师22人;硕士以上学历为:博士14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11人;现有硕士生导师12人(学术型硕士导师6人,专业型硕士导师6人)。
近五年,团队共主持国家级课题7项,含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子课题,项目总额189万,教师参加国家级课题10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4项,其中包括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规划基金、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支撑项目、3项江西省科技厅项目和7项江西省教育厅项目,基金项目总额78.5万;参加省级课题10项;主持其他厅级项目7项,项目总额32万;主持横向项目230多项,总额1300多万。
近五年,团队共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10篇,EI收录期刊论文18篇,CSSCI收录期刊论文3篇,CSCD期刊收录论文3篇,北大中文核心收录期刊25篇,以及其他论文8篇;撰写专著2本;获软件著作权3项,获发明专利2项。
学科团队在路面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在国内处于先进地位(在江西省内属于领先地位),获得了多项技术奖和软件著作权,其中“沥青混合料冷再生上基层在高速公路大修中的应用研究”取得2011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沥青路面无损评价与高性能常温再生关键技术”取得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载路面沥青混凝土高模量化研究”获2017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学科团队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共4次。
三、培养目标
(一)、应具备的品德及基本素质要求:
研究生应具备政治思想正确、高尚品格、健康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修养及工程素养,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在交通运输科学与技术领域具备能从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技术咨询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
(二)、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研究生要具备良好的自然科学素养和坚实的工程理论基础,掌握轨道交通智能管理、交通运输与经济、交通大数据与城市交通联网联控、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与安全、路面材料再生循环利用等相关方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熟悉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和科技前沿。掌握一门外语,并可查阅和撰写外文科技论文,具备良好的科研表达技巧,能够使用外语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三)、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在校期间,要求研究生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必须参与导师实际科研项目,在项目过程中员工通过承担部分研究任务、参与项目汇报和组织协调等工作,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从中接受实践训练。
(四)、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研究生要具备阅读和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解决轨道和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智能交通,交通建设与经济等复杂工程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实践的能力。
四、培养方式
运输学院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公司产品,实行以导师为主、副导师为辅的导师组负责制,副导师可以由校外企事业单位有经验的、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担任,也可以由主持有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的博士担任,一个导师组中的副导师人数不超过二人。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公司产品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在读期间,导师组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一般情况下,导师或副导师二周至少指导研究生一次;系或学科的学术例会、专业学术讲座,要求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参加;同时导师组还要特别注重硕士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五、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一)、轨道交通运营智能化管理:根据先进的通讯技术及所获取的轨道交通日常运营大数据,利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理论及方法等,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研究行车作业计划、乘务计划等的智能编制方法,实现运营计划的计算机编制,实现乘务日常出勤、交接班、退勤、绩效统计等信息化管理,提高乘务管理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二)高铁与区域经济:对高铁线路开通前后沿线城市的城市结构、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并重点分析边缘地区或规模较小城市可能受到的负向溢出效应。研究成果将结合沿线城市发展实际情况和城市相关规划,对区域空间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进行战略性的布局与整体设计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区域共赢和正和博弈。
(三)、交通大数据与城市交通联网联控技术:基于多源交通检测数据,应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对道路交通信息进行分析和研判,对传统交通系统进行重构,促进交通系统中人、车、路、环境以及交通管理/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研究在交通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路网交通全息观测与感知系统,研究开放互联的交通新业态、新模式下的交通管控方法,为交通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出行提供技术支撑。
(四)、交通规划设计与安全技术:运用先进的交通规划理论和技术对城市或区域交通网络、公共交通线网、旅游交通等进行区域综合或者专项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各类交通数据,分析挖掘交通发展规律,研究解决交通规划设计领域复杂问题的技术与方法。
研究交通行为机理、交通安全保障技术与装备、交通事故致因分析技术、交通事故预测与预防、应急资源调度优化、发展交通安全共性关键技术,促进交通安全技术的交叉与应用。
(五)、道路工程的低碳节能与安全保障技术:对道路工程的低碳节能与安全保障技术方向开展系统研究,团队的研究优势在对道路路面的循环再生利用、资源轻量化路面养护、道路安全应用技术等方面,主要包括沥青路面厂拌冷热再生和就地热再生、微表处、超薄罩面、道路安全冗余设计、主被动安全保障等新技术的应用。
六、修业年限
运输学院的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不超过5年。
对于学习成绩和科研情况特别优秀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七、培养环节
(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读期间,研究生在与运输学院有协议的科研合作单位,或校外实践基地完成实践培养。
(二)、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实行导师组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八、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和必修环节实行学分制。
(一)、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53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7学分(学位课不低于19学分,非学位课不低于8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10学分,学位论文16学分。
(二)、必修环节及要求
交通运输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必修环节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专业实践。总学分数为10学分,其中文献综述2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
(三)、选修环节及要求
在非学位专业选修课群中,设有“轨道交通运营智能化”、“高铁与区域经济”、“智能交通”、“交通安全”、“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路面新技术应用”六个模块,研究生可跨模块选课,不局限于一个模块,选修的总学分不低于8学分。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专业硕士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开设学期 |
是否 必修 |
备注 |
学 位 课 |
公共 基础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2 |
1 |
必修 |
研究生院组织 |
综合英语 |
4 |
64 |
1 |
必修 |
英语与科技写作 |
2 |
32 |
2 |
限选 1门 |
研究生院组织 |
商务英语 |
2 |
32 |
2 |
英语听说 |
2 |
32 |
2 |
专业 基础课 |
运筹学B (模型与算法) |
2 |
32 |
1 |
必修 |
运输学院组织 |
数据库技术与设计 |
2 |
32 |
1 |
必修 |
机器学习与智能计算 |
2 |
32 |
1 |
必修 |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
2 |
32 |
2 |
必修 |
轨道交通工程 |
2 |
32 |
2 |
必修 |
专业 前沿课 |
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实践 |
1 |
16 |
1 |
必修 |
非学位课 |
公共 选修课 |
信息检索 |
1 |
16 |
1 |
选修 |
研究生院组织 |
知识产权 |
1 |
16 |
1 |
选修 |
工程伦理 |
1 |
16 |
1 |
必修 |
心理健康与调适 |
1 |
16 |
1 |
选修 |
矩阵理论与应用 |
2 |
32 |
1 |
选修 |
应用数理统计 |
2 |
32 |
1 |
选修 |
数学物理方程 |
2/2 |
32/32 |
1,2 |
选修 |
第二外国语(日、法、德) |
2 |
32 |
1、2 |
选修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6 |
2 |
选修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6 |
2 |
必修 |
创新创业与自我管理 |
2 |
32 |
2 |
选修 |
专利与文献检索 |
1 |
16 |
2 |
选修 |
国学 |
1 |
16 |
2 |
选修 |
专业 选修课 |
|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英语及科技写作 |
2 |
32 |
2 |
选修 |
运输学院组织 |
轨道交通运营智能化模块 |
铁路货运与物流 |
2 |
32 |
3 |
选修 |
轨道交通现代化管理 |
2 |
32 |
2 |
选修 |
旅客出行行为建模与分析 |
2 |
32 |
秋季 |
选修 |
城市轨道交通与设计 |
2 |
32 |
2 |
选修 |
优化方法与MATLAB |
2 |
32 |
1 |
选修 |
高铁与区域经济模块 |
高速铁路与区域经济发展 |
2 |
32 |
3 |
选修 |
交通运输经济理论 |
2 |
32 |
2、3 |
选修 |
现代优化方法及实现 |
2 |
32 |
3 |
选修 |
交通运输统计分析 |
2 |
32 |
2 |
选修 |
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
2 |
32 |
1 |
选修 |
智能交通模块 |
智能交通系统(ITS) |
2 |
32 |
2 |
选修 |
GIS地理信息系统 |
3 |
48 |
3 |
选修 |
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 |
3 |
48 |
2 |
选修 |
交通状态估计方法 |
2 |
32 |
2 |
选修 |
交通应用技术与编程案例 |
3 |
48 |
1 |
选修 |
交通仿真与VISSIM |
2 |
32 |
2 |
选修 |
交通安全模块 |
驾驶行为分析 |
2 |
32 |
2 |
选修 |
安全人机工程学 |
2 |
32 |
2 |
选修 |
交通流理论与方法 |
2 |
32 |
2 |
选修 |
交通心理学 |
2 |
32 |
3 |
选修 |
交通安全工程 |
3 |
48 |
3 |
选修 |
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模块 |
交通网络平衡分析理论 |
2 |
32 |
2 |
选修 |
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
2 |
32 |
2 |
选修 |
交通实战案例分析 |
2 |
32 |
1 |
选修 |
综合交通规划 |
2 |
32 |
3 |
选修 |
城市公共客运系统 |
2 |
32 |
秋季 |
选修 |
计算方法与程序设计 |
2 |
32 |
1 |
选修 |
交通设计理论与实践 |
2 |
32 |
2 |
选修 |
路面新技术应用模块 |
高等路面工程 |
2 |
32 |
1 |
选修 |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
3 |
48 |
2 |
选修 |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
2 |
32 |
1 |
选修 |
补修课程 |
交通调查与分析 |
|
32 |
2 |
非交通类专业毕业员工补修 |
交通工程学原理 |
|
32 |
1 |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
|
32 |
2 |
交通管理与控制 |
|
32 |
1 |
路面工程 |
|
32 |
2 |
现代旅客运输 |
|
32 |
3 |
非铁路运输类专业毕业员工补修 |
铁路运输行车组织 |
|
32 |
2 |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公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导师组要引导研究生选择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在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学位论文的实践性。
(一)学位论文要求
1、选题要求: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选题类型可以多样化,包括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方案设计等。不管选择何种类型题目,成果均需以完整的学位论文的形式呈现。
2、写作要求:按照《威廉官方网站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及写作规范》,论文字数可以根据论文的类型和选题而定,原则上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
3、提交要求:校内导师是公司产品的第一责任人。学位论文从选题、开题、实施、撰写均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经导师认可并签署明确意见后方可提交。
4、质量要求:
(1)学位论文应能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解决某一领域相关方面的理论探索、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问题。论文研究应对该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或者具有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潜力。
(2)要求论文条理清晰,格式规范,文字流畅,表达准确,数据可靠,图标标注符合规定。
(3)论文中应对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有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详细介绍在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中采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要求论文内容充实,有一定的工作量和现实意义。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和理论研究方法先进。
(4)社会评价较好,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对交通运输工程的某一类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学位论文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要求研究生要结合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原则上邀请校外的指导教师参加。相近研究方向的几个导师及其研究生,可同时组织一次开题报告会,要求导师组对研究生所研究的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
2、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具体办法按学校的规定执行。
3、预答辩:要求研究生必须参加预答辩,预答辩时间由导师组视研究生的论文进展情况而确定。
4、查重检测: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要求,按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
5、论文评阅:应聘请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2名具有应用研究经验的专家进行评阅。作者的指导教师不参与其本人的论文评阅。
6、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参加。作者的指导教师不参与其本人的论文答辩。论文答辩等工作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十、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按照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至少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1篇,通过论文答辩,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由学校分别颁发毕业证书和工程硕士学位证书。
十一、必读文献
开题前要求查阅一定数量的中外文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不得少于60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5000汉字。
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
主编或出版单位 |
1 |
交通网络流理论 |
程琳/东南大学出版社 |
2 |
交通规划原理 |
邵春福/中国铁道出版社 |
3 |
运筹学 |
胡运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
4 |
铁道运输与经济 |
中国铁道学会运输委员会、经济委员会 |
5 |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
黄晓明、吴少鹏、赵永利/东南大学出版社 |
6 |
路基路面工程 |
黄晓明/人民交通出版社 |
7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 |
沙庆林/人民交通出版社 |
8 |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理论与实践 |
黄晓明、赵永利/科学出版社 |
9 |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
徐剑、黄颂昌、邹桂莲/人民交通出版社 |
10 |
铁道运输与经济 |
中国铁道学会运输委员会、经济委员会 |
11 |
中国铁道科学 |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
12 |
铁道学报 |
中国铁道学会 |
13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
长安大学 |
14 |
中国公路学报 |
中国公路学会 |
15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
中国系统学会主办 北京交通大学协办 |
16 |
交通信息与安全 |
武汉理工大学 |
17 |
公路交通科技 |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18 |
公路 |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19 |
公路工程 |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20 |
城市交通 |
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21 |
城市规划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
22 |
控制理论与应用 |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 |
23 |
Transport Policy |
Elsevier |
24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
TRB(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USA |
25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B/C/D/E/F |
Elsevier |
26 |
Transportation Science |
Informs |
27 |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
ASCE(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
28 |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IEEE ITS Society |
29 |
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magazine |
IEEE ITS Society |
30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
S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