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4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宣传活动主题是——生命至上,全民行动,共享健康,终结结核,旨在突出我国坚持生命至上理念,强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呼吁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携手终结结核病的流行,共同捍卫人民群众的健康。
结核病是可防可治的,为了更好地防治结核病,我们来复习一下相关的防治知识吧!
1、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肺结核。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午后低烧、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
2、结核病的危害是什么?
肺结核是传染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若不彻底治疗会影响生存质量、丧失劳动能力,甚至造成死亡。同时还有可能会传染您的亲人和朋友。如果得了肺结核没有按疗程完成正规治疗,极有可能转化为难治的耐药结核。
3、肺结核是如何传播的?
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传染。健康人可能通过吸入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喷出的飞沫而被感染。但是,一般人感染结核菌后不会发病,只有身体抵抗力低的时候才会发病。感染结核菌的人群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概率约为10%。感染结核菌但不发病的人,不会传染他人。
4、怎样知道自己得了肺结核?
连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者咯血,就应怀疑是否得了肺结核,应及时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痰结核菌检查,X线胸部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
5. 得了结核病该怎么治疗?会对员工的将来有什么影响吗?
怀疑得了结核病应当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疗。结核病的治疗也应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和全程的原则,只要早期诊断、治疗方案正确、坚持正规全程治疗,结核病的预后绝大多数很好,治愈后对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不会产生影响。
6. 员工被确定结核潜伏感染后一定要预防性服药吗?
结核潜伏感染者接受抗结核预防性治疗,可以使其发病的风险大大减少。据研究,正确全程的预防性治疗,可以降低60-90%的发病风险。预防性治疗一般使用1-2种抗结核药物,服药时间一般为3-6个月。因此当员工有明确的结核病患者接触史,并被确定为结核潜伏感染时,强烈推荐进行预防性服药。《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版)》中要求的预防性服药对象主要有单纯PPD强阳性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者。
7、哪些人容易得结核病?
一个人是否容易患结核病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侵入人体的结核菌数量和毒力;二是人体的抵抗力。
以下人群容易患结核病:
①儿童、青少年、妊娠或生产后妇女、老年人等人群抵抗力弱;
②患有糖尿病、矽肺、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抵抗力低,容易发生结核病;
③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人;
④生活过度紧张或疲劳过度,生活不规律等也易发生结核病;
⑤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严重感染结核菌的人。
8.学校结核病的疫情严重吗?
我国每年报告的结核病患者80多万,其中员工肺结核报告发病数约占全人群报告发病数的4-6%,从报告年龄来看,15-24岁年龄组约占员工报告发病总数的85%,即高中阶段,本专科阶段的员工发病数较多。
9、生活中应如何预防结核病?
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增强机体抵抗力;若有咳嗽、午后低热、盗汗、胸痛等症状,应及早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做胸部X线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结核病可防可治
无论是患者还是普通人
每个人对结核病的防治
都有一份责任
生命至上 全民行动
共享健康 终结结核
(责任编辑:董紫贻)